跳到主要內容
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功能
網頁導覽
:::
首頁
藏品查詢
分類瀏覽
English
首頁
> 藏品資訊
:::
圖檔授權標示:
圖檔授權標示:
圖檔授權標示:
圖檔授權標示:
圖檔授權標示:
圖檔授權標示:
圖檔授權標示:
圖檔授權標示:
圖檔授權標示:
圖檔授權標示:
圖檔授權標示:
圖檔授權標示:
圖檔授權標示:
圖檔授權標示:
圖檔授權標示:
穀倉
編號
編 目 號
:
AH004899
主題
分類1
:
農具
名稱
登錄名稱
:
穀倉
中文 名稱
:
穀倉
-數量-
單 位
:
件
數 量
:
1
尺寸/度量
長
:
1630
mm
寬
:
880
mm
高
:
1260
mm
外觀描述
型制/特徵描述
:
竹編,兩側下方各有一提把。穀身392公分(吉祥數財富),高127(吉祥數進寶)。
功能/意義
製作技術
:
編
藏品描述
描述
:
本件國立臺灣博物館館藏「穀倉」(館藏編號AH004899),未註明所屬族群,採集記錄並未詳列採集地與社名。為原住民族常用之農具,族語稱法不詳。
本物件以竹藤為材料編成長方形底橢圓口容器,腹部較寬,口緣內縮,表面有幾處破損斷裂,外觀呈土黃色,整體以細藤篾採用柳條編及絞編技法編成,並以複篾紮編的方式收編,其中一側附提把,而較寬的兩側以八支竹片作為結構框架,框架往下延伸一小截完整的竹條作為足腳,足腳底部磨損且其中有幾支已明顯斷裂,容器底部以四支粗竹片與八支細竹片垂直交會支撐,細竹片再加以藤條平編加強結構,而較粗的竹片兩端與位在兩側的足腳相扣,且其中一支已脫落,並以藤條纏繞,靠兩側的粗竹片也有生鏽的鐵絲繫緊纏繞,應該都為加固所用,另外,在容器內外底部皆有厚厚的土層覆蓋,推測應為故意塗抹,以防水、防蟲。
早期原住民社會普遍使用各種植物的纖維如竹、藤、麻來編織,其中涵蓋的器具的類型範圍多元,從盛裝食物、器具的容器到衣著、獵具、運具等,原住民族將植物的編織運用於生活中的各個層面,而編織容器依其使用的功能與用途,形制也就會有所差異,如有蓋的編器適合拿來貯藏農作穀物或重要物品,足腳可加強穩固或防止受潮,圈足或提耳有利於提攜或頭頂載運,而有些編器則為了要盛裝較重的物品,便在口緣添加竹片加厚加粗,隨著與外來文化的接觸與互動,原住民社會中所使用的編器樣式及技法也越來越具多樣性及普及性,編藝技術也越顯精熟。
藏品典藏資訊
取得方式
:
購置/購買
回上頁